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医药卫生正文

双重压力考验中成药行业 新药或成企业利润来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16 浏览次数:94
  生意社5月31日讯中成药行业如何在价格、成本、质量三者之间摆正价值取向,保持可持续发展引发业内密切关注

  又见“一日一价”的场景。自今年3月份以来,从2009年开始的中药材暴涨已进入第四轮。

  面对上游中药材原料涨价和中药产品持续降价的双重压力,再加上招投标困境,未来中成药行业如何在价格、成本、质量这三者之间摆正价值取向,保持可持续发展引发业内密切关注。

  双重压力的考验

  中药协会信息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4月中药材大盘指数收于2819.55点,环比上月上涨4.665%,大盘继上月仍保持上升势头,如大宗品种党参、小麦冬、山萸肉、川贝等,均出现了较大涨幅。而据浙江某药商说,浙江的主要产品浙贝,在最近两个月内从每公斤50元左右上涨到每公斤90元左右,涨幅接近一倍,川贝枇杷露、太极口服液等中成药品种均受到影响。

  受原药材价格上涨的影响,云南白药方面预计今年的成本上升可能过亿元。而除了药材价格因素外,人力等成本的上涨也加剧了企业的总成本控制,如浙江康恩贝药业,今年员工工资相继上涨了10%。

  由于中药材原料价格上涨,企业普遍感觉到生产成本压力比较大,不少企业只能采取保证主导产品的市场供应、个别品种停产或限产的权宜之计,以缓解燃眉之急。

  宛西制药总经理孙锋向《医药经济报》记者透露,该公司的脑血康口服液去年11月份基本已停产,因为其中的主要药材水蛭去年已经涨到近1000元/公斤,投一批料企业要亏10万左右。“健胃消食片部分减产,太子参现价将近500元/公斤,每月只能适当限量投料;板蓝根是在赔钱卖,这是因为去年板蓝根药材有一些库存,如果还是这样一直涨,我们也不敢再这么做下去。”

  而在国家5月初确定的首批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名单中,复方丹参片、板蓝根颗粒、牛黄解毒片、藿香正气水、六味地黄丸、蛇胆川贝液、三七片等20种品种,基本上都涉及原料涨价的问题。

  在药品招标方面,基药招标价格新低被不断刷新,低于成本价中标的产品时有出现。而由药品“虚低价”引发的质量隐忧也争议不断。

  实际上,监管部门已经有所行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5月再次就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严查基本药物质量,尤其是对部分中药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以其为原料的基本药物中标价格下降的品种,要深入生产现场检查。其中包括复方丹参片、板蓝根颗粒、牛黄解毒片、藿香正气水、六味地黄丸、蛇胆川贝液、三七片等多种中成药产品。

  此次检查方式已由市场抽验常规检查调整为生产现场检查,检查重点包括“药用原辅料来源”和“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两个关键要点,监管关口前移,确保基药质量安全。

  早已预警和布局

  在原料价持续上涨、成本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企业如何保证质量的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焦点。

  尽管成本压力难以预计,但受访企业均表示,质量保证仍是企业生产的第一要义。不断完善和提高企业内控标准和强化GMP实施成为企业质保的主要技术手段。

  浙江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表示,现阶段企业的研发、生产、质量、管理机构必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做好主要品种的质量标准提高工作,积极参与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质量标准提高行动,尽早将高于国家标准、能真正反映内在质量的内控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对消费者用药负责,又可以作为积极的竞争手段;二是要积极开展实施新版GMP的工作,先在软件上尽早达到和执行新版GMP要求,与此同时,按照规划尽早在硬件上全面实施新版GMP,以确保企业产品的品质。宛西制药方面也表示,在此关头,更应紧盯生产过程,强化管控。

  然而,内控标准和生产工艺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化解眼下的压力,企业仍需要多管齐下,在成本控制管理、原药材储藏等方面下功夫。

  面对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北京同仁堂在2010年年报中就提出了原材料风险的预测和防范措施:质量合乎公司选用标准的原材料可能发生的数量短缺,及时做好采购和存储工作,同时加强内部沟通协调,合理库存结构;进一步发挥药材种植基地的作用,做好对贵细药材的储备。云南白药、千金药业等企业均已启动了药品储备应急方案。

  当前的药材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供求关系不平衡。因此,基地自建也成为众多大型生产企业的选择。现阶段宛西制药的主导产品地黄丸系列主要是依靠公司自身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GAP药材基地确保供应和质量。同时,企业还通过集中生产,降低耗能;从产地直接购进原药材,保证质量,减少中间环节等办法来管控成本。

  “国家并没有强制要求中药企业都应该建中药材GAP基地,但如果中药领先企业能够建3~5种中药材基地,那么主流企业就能建300~500种中药材基地,如果达到500种的话,那么我们的常用中药材就能基本满足供应了,而这也是从企业角度解决‘剪刀差’的长效办法。”孙锋表示。

  现阶段,中成药企业的大宗微利或维本产品主要是靠部分赚钱产品来维持。因此,新品的开发对企业说将会是持久的利润来源。天士力、康恩贝等在今年二季度都有新药获得批准,业内亦普遍认为新药将成为相关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